以最自由也最“傻瓜”的方式,让你体验最硬派的越野,这便是烈马独到的地方。
7月18日,距离这个乙巳年初伏,尚有两天时间,但南昌的天气已经非常地炎热。虽然活动的出发时间,只是上午9点而已,但气温已经突破了31℃。而就是在这样炙热的氛围中,这一届的福特烈马黑科技体验营,正式开幕了。
本次活动的场地,选在了江铃汽车小蓝越野体验区。这个看似有些平平无奇的名字背后,实际上是全球顶级团队以及精英达喀尔越野体验。
场地由杰森·道森公司下属北美AORX®团队,与达喀尔精英车手周勇联袂设计。前者作为北美越野场地认证领域的权威机构,其AORX®认证代表着全球越野测试体系的高标准,后者则以达喀尔拉力赛的实战经验,将极限越野的真实需求融入场地设计。
场地分成ABCD四个区,每个难度都不一样,从新手到老炮全覆盖。
当天的活动,分为车间内对烈马车型的快拆快装体验模式,以及在小蓝越野体验区的实际驾驶体验。
有关快拆快装的问题,其实站在今天的视角上,对许多人而言已经颇有点“平平无奇”的味道——毕竟其作为福特烈马的看家功夫,最基本的特性,许多年前就已经广为全球车迷所熟知。当然,对于多数久闻但未一见的人而言,一个成年男性可以独立拆装的轻量化车顶棚、车门部件,还是具有极强新鲜感的。
更重要的是,作为一款发展了近七十年,自一开始就把模块化作为核心卖点的硬派越野,这一代的烈马大量预留了车上接电端口和固定支架,以便为那些硬核的越野、攀岩爱好者加装大功率射灯提供方便。当然这一切如何在国内环境下顺利发展与良性循环,尚有待于法律法规在必要层面上进行合理地松绑。汽车产业的发展,有赖于各种非刚性用车需求的释放,而这同样需要主管部门以及全社会力量的协助。
车间环节之后,便是最为期待的越野试驾。
当我握紧福特烈马的方向盘驶入A区,单边桥与低高度交叉轴如“越野幼儿园”般温和。两驱模式下,烈马超长悬挂行程让车轮如猫爪紧抓地面。有那么一刻,车身起伏似乎让人回忆起童年脑海中烙印的在床垫上蹦跳的画面。当车轮轻松碾过斜坡攀上坡顶时,体验是非常好的。
必须提一下的令人印象深刻的“小功能”,便是这一代烈马具备的透明底盘能力。在一些盲坡或者碎石堆时,你根本不知道下面藏啥障碍物。而当高角度爬坡时,车头高高扬起,驾驶者的视野瞬间消失。
在以往的惯例中,这是需要一起越野的随车弟兄,手持对讲机下车指挥的。但是现在,靠着透明底盘功能一切都不成问题,老司机可以随心操作解锁和脱锁,是否断开防倾杆,从容在4H和4L进行切换。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教练一句“放心踩”点燃油门,身下这匹烈马瞬间觉醒——EMOD智能四驱电机预压摩擦片取代传统离合器,毫秒级响应将动力精准灌入车轮。
在C区攀岩时,只需要将G.O.A.T.地形旋钮扭向“岩石爬行”,前防倾杆电磁断开声清脆响起——车身勐然侧倾30°,悬空轮胎却被无形巨手按回地面,220mm悬挂行程吞噬着沟壑落差。
唯有在这种环境下,你才能更好地理解何为“智能越野”。并非蛮力的死磕,而是电子神经与机械肌腱的共舞。当然,要论蛮力,烈马也绝对不会逊色就是了。
总而言之,烈马是一款神奇的车。一方面它确实足够“硬派”,但同时还能够大大简化“硬派”入门的学习时间。
社群建设以及用户联系,是福特烈马产品体系建设在今年的重点。目前,品牌已经将“产品-改装-社群”三条腿走路变成主轴。
在现场和品牌方的人聊了聊,对方表示去年已经实现了用户社群的基础搭建,而今年会进入规模爆发阶段。在这个中国车主们渐渐结束刚需购车,而转向兴趣和爱好层面的时代,硬派越野应该成为一种大众生活方式,烈马不该是个别极客的小众玩具。
从硬件上来说,这一次体验日的经历让我信服福特烈马具有这个实力。当然,地基坚固的前提下,搭建上层建筑也并不能算是轻松的一件事。但我还是衷心希望,福特烈马能够走通这条艰难的道路。
延伸阅读:
TOM2025-07-21 09:1307-21 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