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继续增加公共充电桩的数量的同时,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更好的利用闲置设施,令整个使用体验、规范性都尽快提升上来,不然很多时候都在做无用功。
总在思考一个问题:当下掣肘新能源车,尤其是纯电动车更快普及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续航里程焦虑”必然占据着很大比重。
即使当下众多车企纷纷推出动辄续航里程超过600甚至700公里NEDC续航里程的车型,但是在真正使用过程中,碍于环境、驾驶习惯等因素,实际上很难达到标定理论值,从而驾驶者依然无法很好地消除里程焦虑。
再者,补能便利性层面,亲身体验下来,驾驶纯电动车身处北京、上海这样的超一线城市,由于公共充电桩大范围、大密度的覆盖,即使没有私人充电桩,也不会感到太多的困扰。
而根据中国电动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的2021年2月充电桩运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2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类充电桩83.7万根。其中,2021年2月相较1月,公共充电桩数量增加2.6万根。
如果将私人充电桩数量纳入统计范围,截止2021年2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75.8万根,同比增加41.2%。
从具体地域来看,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区域较为集中的问题依然存在。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山东、安徽、湖北、河南、河北,上述十个省份建设的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占比达72%。
也正因如此,最近驾驶纯电动车长途出行的途中便会发现,如果身处部分二、三线城市,公共充电桩数量仍然不足的痛点,就开始凸显出来。
并且身处部分高速公路服务区,国家电网所布置的公共充电桩,也存在着充电慢、功率低的现象。此外,在没有明确规定出台的背景下,经常还会出现传统燃油车占据充电车位的情况。
“其实,目前充电桩总量并不少,但充电桩使用率却不足5%。桩体故障运维不及时、场站功能单一缺乏配套,导致车主找不到充电桩,体验长期不佳,从而产生焦虑情绪,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选购热情。”
这是某行业内人士,对于公共补能设施现状的描述。就像他所说,看似持续上涨的累计数背后,是利用率的严重不足。很多时候,车主艰难找到一座充电站,却发现空闲的超充桩却无法使用。平心而论,这样的体验是令人感到崩溃的。
所以说,一方面继续增加公共充电桩的数量的同时,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更好的利用闲置设施,令整个使用体验、规范性都尽快提升上来,不然很多时候都在做无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