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zone
微博
微信
作为全球最大工业行业的汽车产业,正在经历电动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的浪潮,中国已稳居新能源汽车最大生产与消费国的地位。然而,在高速发展与“内卷”竞争的背后,如何确保质量与创新同步,如何将中国实践升级为全球标准,成为行业核心议题。在2025蔡司汽车质量创新日期间,我们有幸邀请到了蔡司汽车与新能源业务全球负责人陈涛接受盖世汽车专访,深入解读了蔡司如何以其深厚的质量解决方案底蕴,赋能中国汽车产业应对关键挑战,并助力其全球化征程。
一、洞察产业核心:电池为“心脏”,质量是出海“通行证”
陈涛将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分为三个关键层级:首要无疑是“心脏”电池;其次是影响智能驾驶未来的电驱与汽车电子;再者是车身、热管理等领域。他指出,中国在电池领域已实现全球主导,在电驱领域具备领先优势,而在更传统的领域则与全球顶尖水平并驾齐驱。真正的挑战源于中国产业内部的“自我驱动”。“中国企业不断追求能量密度更高、成本更低、质量更稳定,这是一个艰难的平衡,”陈涛表示。
蔡司汽车与新能源业务新能源业务全球负责人陈涛
这种极致的追求在提升竞争力的同时,也放大了质量风险。他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从投料到看到电池检测结果可能需要45天。一旦某批材料出错,45天后的损失可能高达数百万元以上。这种滞后性让企业对质量控制‘提着嗓子眼’做事。”
这正是蔡司的赋能起点,通过其质量解决方案,蔡司帮助中国企业在提升效率的同时降低质量风险与成本。蔡司与全球头部整车制造企业拥有超过50年的合作信任基础。当一家中国电池企业希望获得全球主流车厂认同时,如果其产品带有‘ZEISS technology inside’的背书,将极大地增强国际客户的信心。陈涛强调,蔡司的全球信誉成为了中国品牌出海的“质量通行证”。
二、破解质量瓶颈:全球首发在线CT,为每个电池赋予“身份证”
针对电池生产中最致命的质量瓶颈——极差(Overhang)等内部缺陷,蔡司推出了全球首发的ZEISS INRADIA系列在线CT检测方案。陈涛透露,这是全球最快的在线CT系统,每分钟可检测12个电池,5秒内即可完成一个电芯的极差分析。这台设备的研发汇聚了德国、意大利、中国的专家智慧,历时三年。陈涛指出,其核心壁垒不仅在于光学设计与核心元器件,更在于蔡司拥有近千名算法专家长达20多年的技术积累,这不是竞争对手能轻易复制的。
这项技术的革命性在于将质量控制从“猜测”变为“洞察”。陈涛分享道:“有客户形象举例,用了蔡司在线CT,每个电池就像有了身份证。我们能在几秒内拍摄上千张照片进行全方位分析,使质量数据完全可视化、可追溯。”这彻底改变了以往依赖滞后抽检的被动局面,实现了实时全检,为高速扩产的电池产能系上了安全带
三、共筑未来:以白皮书搭建平台,推动中国标准走向世界
本次创新日发布的《汽车行业质量白皮书》是蔡司携手超100家头部企业共创的成果,整合了电池、电驱、车身等十三个技术领域的150余项解决方案。白皮书首次提出“汽车质量白金标准”框架,旨在系统性解决电动化转型中的共性难题,如电池安全、电驱动可靠性等。蔡司未来的计划是选择全球前20大车企,举办深度技术交流。目标是搭建一个平台,汇聚全球车厂与供应链,共同建立一套行业‘白金标准’。”陈涛展望,这一标准将促进中国经验与全球智慧的深度融合,最终让全球消费者都能享受到更优质、更安全、更经济的汽车。
从破解电池生产质量难题的硬核技术,到为中国企业出海铺路的全球信誉背书,再到促进文化融合与标准共建的战略视野,蔡司正以其独特的方式深度参与并影响着中国汽车行业的变革。在陈涛看来,质量已不再是单纯的检测环节,而是驱动整个产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引擎。蔡司通过将其全球经验与中国特色创新相结合,正助力中国汽车产业在高质量的道路上行稳致远,为全球汽车产业的电动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贡献“中国智慧”与“德国品质”融合的解决方案。
【以上内容转自“盖世汽车”,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如需转载请取得盖世汽车网许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