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zone
微博
微信
曾经号称“豪车印钞机”的保时捷,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经营危机。
保时捷近日公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该季度公司录得营运亏损达9.6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80亿元),而前三季度累计营业利润更是从去年同期的40.35亿欧元暴跌至仅4000万欧元,降幅高达99%。
这颗深水炸弹不仅震惊了整个汽车行业,也揭示了传统豪华品牌在电动化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残酷现实。
曾几何时,保时捷是全球汽车产业盈利能力最强的品牌之一,而如今,这家斯图加特“印钞机”正经历史无前例的卡顿。
营业利润率从去年同期的14.1%断崖式跌至0.2%,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意味着每卖出一辆保时捷,赚取的利润还不够加满一箱油。
细看第三季度单独表现,9.67亿欧元的营运亏损与去年同期的9.74亿欧元盈利形成鲜明对比,这一差额高达近20亿欧元。
利润暴跌的核心原因是保时捷战略转向的昂贵代价。
今年9月,保时捷宣布重回内燃机战略,为此计提了高达18亿欧元的巨额支出。
据公司预计,到2025年底,这一战略调整带来的总投入将高达31亿欧元。
保时捷不得不放弃内部电池生产计划,相关重组措施带来约27亿欧元的额外支出。
如果说战略转向是“内伤”,那么外部环境的剧变则是“雪上加霜”。
关税壁垒成为保时捷难以承受之重。因未在当地设厂,仅关税一项预计就将导致公司今年损失约7亿欧元。
美国关税政策让保时捷的业绩承压,公司表示,今年前九个月,关税带来的额外成本已达3亿欧元。
关键市场中国的风向突变更让保时捷处境艰难。中国市场销量持续低迷,2024年销量较2021年巅峰期缩水40%,今年上半年再降28%。
保时捷的困境不仅是这家豪华车制造商的“阵痛”,更是整个传统汽车行业转型的缩影——电动化激进冒进易踩坑,可回头路同样代价高昂。
【以上内容转自“热点科技网”,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如需转载请取得热点科技网许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