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即将到来的经济衰退期,大部分车企的选择是继续开疆拓土,但也有部分选择降本增效,为挺过“寒冬”提前节俭过日。
威马就是后者,已在为“过冬”储备物资。近日,威马CEO沈晖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回应了“降薪”一事,公司资金链和生产运营都一切正常,“只是大环境不好,收着点过日子。”
对于外界认为威马销量下滑、掉队一事,沈晖表示,有意收着卖,不愿做“无效增长”之事。
威马,似乎正在改变以往对新势力的认知,不讲“故事”,而是讲究“实际效应”。
图片来源:威马汽车
日前,网上流传出一份威马内部信,信中提到“管理层发放50%基本工资,其他员工发放70%基本工资”,这一内容迅速刷爆车圈。一时间,关于威马“不行”的消息甚嚣尘上。
而信中透露的降薪原因,却甚少有人关注。内部信中提到,威马调整薪酬是为应对资金压力,目的是“和衷共济,挺过寒冬”。除了降薪,威马还将对公司整体运营费用进行精简。
全新威马M7,图片来源:威马汽车
对于威马这样的新势力而言,要经历的寒冬有两个:一是资本市场“寒冬”;二是全球经济衰退期的到来。
整体经济大环境不好,传统新能源品牌的迎头赶上,以及新势力在智能化的领先优势逐渐减弱等因素叠加,促使资本市场投资变得愈发谨慎。有投行人士表示,新势力融资进入“寒冬期”,在这段时间内,或许会出现“破产者”。
从今年新势力的融资次数以及规模就可窥之一二,但威马仍是资本市场的“宠儿”。天眼查数据显示,威马在今年6月刚获得Pre-IPO融资,金额达6亿美元。或许,这也是沈晖能说出,威马资金链和生产运营正常的“底气”来源。
威马融资历程,截图来源:天眼查
但更大的危机是——即将到来的经济衰退期。受疫情反复、俄乌冲突升级、地缘政治因素等影响,多家机构以及专家人士对现阶段的经济形势不太看好。
今年,世贸组织已多次下调对2022年和2023年的全球经济增长预测。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也在内部讲话中提道,世界经济未来3-5年可能都不会好转。他认为,华为改变思路和经营方针,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保证渡过未来三年的危机。
本次采访中,沈晖也有类似观点。他表示,“动物尚且有冬眠本能”,对于企业而言,降薪也好,调控销量也罢,目的都是为了降本增效、改善盈利结构等战略目标,以期稳健渡过行业寒冬,并在未来能够可持续发展。
从沈晖透露的信息来看,“销量下滑”是表面,深层次的原因是威马有意调控销量。
单从销量数据看,威马“掉队”似乎成定局。而且还遭遇了上海(威马总部所在地)和成都(威马研发中心所在地)两波疫情,威马的经营生产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图片来源:威马汽车
在“唯销量论者”看来,威马“掉队”了。究其原因,对比销量增速,威马近几年增幅长期低于同时期的“蔚小理”,如今更是被零跑、哪咤等后来者超越。然而事实是,双方经营理念不一样而已。
沈晖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现处于“失衡”状态。受“缺芯贵电”影响,整车企业持续承压。然而处于中上游产业链的电池企业、矿企,却赚得盆满钵满。“缺芯”问题已成为常态,对于“贵电”问题,长安董事长朱华荣有提到,建议国家打击个别企业原材料囤货与炒作,加强政策引导、优化上游原材料资源配置。
在这样的背景下,沈晖表示,依靠亏损打造销量壁垒的模式已不再具备竞争力。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确实陷入了一个怪圈,“品牌卖得越多亏得越多”。“销量排行就像亏损排行”,沈晖如是说。
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在7月时也曾说过,目前除了特斯拉(还有比亚迪)之外的新能源整车厂都是亏损的。广汽旗下的埃安品牌,虽然前10月累计销量已突破21万辆,但还处于逐渐步入盈利的阶段。以特斯拉为例,也是花了16年才实现扭亏为盈。
威马EX5-Z,图片来源:威马汽车
正因如此,威马不搞“销量大战”。沈晖认为,汽车行业是实体经济,不能用互联网那套“烧钱换流量”的思路来运营。他建议,新能源汽车产业亟需回归商业本质,实现健康的财务指标及可持续性发展。
威马提前踩下了刹车,追求得是更健康持续的发展模式。
不仅是威马,长城在执行此模式后也是受益颇多。由于砍掉了销量较好的低端车型业务,长城连续数月跌出乘联会厂商批发销量前十名,备受“不行”质疑。但财报显示,长城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上涨65%。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长城克制住了对单纯销量增长的“诱惑”,不再以销量为激进追求目标,而是以利润为导向,发展步伐更加稳健。
面对“失衡”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威马和长城一样保持了清醒,这也为其“过冬”增添了筹码。
威马降本增效,不是只“节流”,而是计划把钱花在“刀刃上”。
根据沈晖介绍,威马在持续扩张配套的充电服务网络,“车卖出去以后,生态服务更重要”。
图片来源:威马汽车
公开资料显示,威马充电服务已在全国32个省份、361座城市铺设开来。威马“即客行”APP,覆盖了47万根充电桩,占全国各地公共性充电桩比例超四成。今年来,威马还推出了可预约车位、无感支付智慧停车、以及“私桩共享”等服务。
对于引发热议的“12亿天价薪酬”,沈晖也做好了使用规划。
这12亿元股权激励,在威马IPO前,沈晖是一分钱拿不到的。即使上市了,如果没有达成与股东签订的条件,沈晖可能也拿不到或拿不全。这有案例可寻,比如小米上市后,雷军99亿元的股权激励也没有全部拿到。
如果拿到这笔钱,沈晖也不打算“自花”,而是可以用来成立“共同富裕基金”。沈晖的构想,和威马的“科技普惠”愿景一致。威马的目标是:“让智能电动车变成普通消费者都能享受到的大众型产品,进而加速中国智能出行产业变革。”
威马一直坚持主攻15万-30万元价格区间,因为这是主流市场。沈晖表示,很佩服比亚迪,将威马推崇的“科技普惠”理念发挥到了极致。目前,比亚迪凭借刀片电池、DM混动等优势技术,已经成功打入15万-30万大众市场,加速助力新能源汽车从“哑铃型”向“纺锤型”转型。
图片来源:威马汽车
威马从来不想做“蔚小理”,而是一直在做“比亚迪”。为了践行“科技普惠”发展理念,威马从一开始就没有忽视三线以下城市的销售网络布局。威马的目标是,让欠发达地区的消费者也能开上新能源车,并一直照此践行。同时还会开展企业社会责任类工作,以回报社会。
即使质疑缠身,面对同行为销量展开“乱战”,威马依旧脚踏实地,不改初衷。当感知到“寒冬”将至时,也没有跟风讲“新故事”以博资本“关注”,而是清醒地选择“节衣缩食”,计划将钱花在“刀刃上”。
这样的威马,或许将成为新势力成长之路的“另一范本”。
【以上内容转自“盖世汽车”,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如需转载请取得盖世汽车网许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