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供应链安全成为论坛的核心议题。
2022年9月23日,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高层论坛(2022)在“中国车谷”武汉经开区举办。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本次论坛“规格很高”。
本次论坛由武汉市人民政府、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湖北研究院共同主办,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协办,专家咨询委员会由周济、陈清泰担任主任,并邀请17位院士专家担任委员,为湖北省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问诊把脉”。
本次论坛以“构建新格局 打造新生态”为主题,汇聚政产学研多方力量。多位两院院士、企业家、投资人以及相关政府代表共同围绕智能制造、汽车、氢能、新材料、动力电池、产业创新、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做了演讲,研判技术创新方向,并深入探讨建设汽车强国的路径和策略。
这次供应链安全成为论坛的核心议题。
多位代表表示,我们要清晰地看到行业面临的一些挑战,特别是在电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方面的挑战。而供应链安全,尤其是芯片等智能化核心供应链安全,是中国在当下这场汽车产业革命中的核心议题,和由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重要基础。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竺延风在演讲中讲到了“五个平衡”,其中一点是要平衡产业链前端和后端的关系。他表示,“全产业链要构建合作共赢、共生共荣的产业生态,上下游产业集中力量协同攻关,加快突破新能源汽车系统部件和基础共性问题,持续提升全产业链核心竞争力。同时,产业上下游产业链合理分工,发挥各自优势,精耕细作各自领域,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而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已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局面,正成长为拉动产业、促进消费和扩大出口的顶梁柱。
他表示,要坚持磷酸铁锂作为动力电池正确的技术路线。一是锂资源,国内最近发现了很多锂矿,只是开采没那么快,但市场增长很快,出现了供应紧张。我国锂资源总体是够的,可以满足全国3亿多台汽车全面电动化需求。
二是钴资源,全球都很稀少,主要分布在刚果、印尼和澳大利亚。我国探明的钴矿储量只有13万吨,占比不到2%。三是镍资源,我国很稀少,探明储量也只有约400万吨,占全球约4%。钴和镍的储量,无法满足汽车全面电动化需求。我国不可能从燃油车时代被石油卡脖子,转变为电动车时代被金属钴和镍卡脖子。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閤先庆认为,智能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大国产业竞争的重要抓手,产业竞争更加激烈,供应链持续面临挑战,动力电池和芯片仍是重要制约因素。
地缘冲突叠加逆全球化蔓延,全球供应链的压力指数飙升至4.35的高点后,至今仍维持高位。动力电池领域,碳酸锂价格暴涨,下游新能源整车企业普遍亏损的状况更加严峻,极大地影响了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芯片领域,受到晶圆产能不足,开发验证周期长、门槛高、智能网联车载芯片的需求激增,以及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供需矛盾依然十分严重。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总工程师祖似杰认为,动力电池、原材料、芯片、操作系统、燃料电池、光电材料等依然制约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一年左右的时间碳酸锂价格暴涨10倍,整车厂等价值链中下游企业承受巨大的成本压力;同时,“缺芯少魂”仍然困扰中国汽车企业在智能网联化的向上突破,在车规级芯片、自主可控开源开放的操作系统上,我们仍然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不小差距,这些关键问题不解决,我们在新赛道上走不快、也走不远。
博世中国总裁陈玉东建议,希望国内芯片企业更加快速、坚定不移地研发车规级芯片,同时,也希望鼓励国际大厂来中国设厂。目前国际大厂大部分还是只在中国做封装,希望更多晶圆厂来中国投资。
与会代表认为,全球汽车产业链正在加速重构,一方面,以成本导向的市场化、全球化产业分工体系正在被国家力量推动的产业链供应链区域化、本地化所替代。另一方面,传统的塔式供应关系已经转变为网状结构,正在向开放融合的产业生态转变。
构建面向未来产业链、供应链,需要积极发挥整车企业的引领作用,以核心技术来创新突破,强化零部件企业的协同创新。同时,国内外关键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国产化替代也要加速。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积仁则提出这是“软件和汽车融合的时代”,大家都在说软件定义汽车,东软认为更应该看到汽车也在定义软件。汽车软件和电脑软件、手机软件不同,架构中央化、数据云端化、以及越来越复杂的功能对软件计算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我们应该敬畏汽车行业,充分认识到汽车软件的独特性。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雷鸣山表示,在“双碳”背景下,新能源和汽车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是大趋势、大机遇、大事业,需要共同把握、共同谋划、共同开创。
陈清泰表示,汽车强国的底层是零部件强国。汽车属性和定义的变化,导致传统汽车零部件体系的50%以上,正在面临重构……当前新的产业链还在建设之中,壁垒尚未形成,我们必须超常规地重视供应链重构的机会,抓住这个机会窗口在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解决“卡脖子”问题,改变我国汽车产业核心技术空心化的局面。
“在这次变革中一定会涌现出一批有竞争力的供应链企业,甚至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曾在前不久的南京供应链大会上总结全球汽车供应链变革的十大特点。
事实上,在动力电池领域,中国企业已经取得领先优势。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谢秋介绍,截止到今年7月,在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榜单里里,中国占据了六席,这六席提供了全球超过60%的供货量。谢秋认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中国仍将继续保持这个优势,甚至在明年的某个月,中国的动力电池前三就会成为全球的前三。
地平线总裁陈黎明介绍,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智能芯片的角斗场。MobileyeQ5、高通骁龙、英伟达Orin等都选择在中国首发。即便在这么激烈的竞争之下,本土芯片企业依然取得可喜的突破。2022年1-6月份地平线的出货量排名第二,仅次于特斯拉。
黑芝麻智能创始人兼CEO单记章表示,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供应链变革,从全球化变到本地化、区域化等发展趋势;以及整车与零部件合作关系的变化,从车厂到一级供应商、再到二级供应商的传统链状结构向网状结构转变,为本土芯片“上车”提供了非常大的机遇。在智能驾驶等新型芯片领域,中国芯片供应商实际上是和国际芯片供应商处在同一梯队。
本届论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李德仁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刘经南,分别从“测绘遥感能为智能驾驶做什么?”“时空智能赋能高精地图”两个方面介绍了如何借助光学传感器、激光雷达传感器、北斗+惯导+深度学习算法、测绘遥感、高精地图等形成一个智慧大脑,完全代替人类开汽车的技术,以及网联汽车作为基础设施的支撑,怎么解决高精地图和网联化等问题做了深度阐述。
他们认为,自动驾驶将是测绘地理信息产业的重要发展机遇,同时智能测绘要给自动驾驶提供基础的支持,做到更快、更好、更匹配变化的需求。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济指出,中国经济在短短数十年间走过了发达国家一百多年的现代化历程,而之所以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因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第四次工业革命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了历史性的交汇,这个交汇点就是智能制造。
周济指出,西方智能制造的发展顺序是按照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三个阶段串联式发展起来的。今后15年是智能制造技术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要想后来居上,就要充分发挥后发优势,采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并行融合的并联式发展方针,走一条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的路。他认为,中国汽车正经历从燃油汽车向电动汽车的转型,在这个基础上正在向网络化,无人驾驶、智能化汽车的方向急速前进。前进速度之快超出了预期。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通过线上视频做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新阶段、新挑战与新趋势”的主题演讲。他介绍,电动轿车的发展将以动力电池为核心,形成低碳化、高端化、智能化高质量发展的趋势。
同时,整车技术形成了从初期基于燃油车底盘改装,到电动车专用平台,到CTV、CTC底盘电池一体化,再到电机驱动控制和车轴一体化,现在开始向电驱动与车轮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充电系统形成了从无序充电向有序充电、双向充电既可以充也可以放方向发展的趋势。
欧阳明高预测,中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势头会继续保持,中国汽车总销量中,燃油车将从顶峰快速下降,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快速增长,2030年之前超过总销量的50%,大约在2025~2030年年间达到50%的渗透率。
汽车从燃油时代到电动化、智能化时代,自身结构发生了极大变化。不仅电池、电机、电控代替了发动机、变速器、传动系统,更有原本与汽车不搭界的互联网通信、雷达、传感器、芯片、计算平台、控制器、高清地图、云控平台、AI算法等产品、产业,都成了汽车产业链和汽车产业的新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智能汽车正在变成一个体量巨大的综合体,需要多种技术、多个产业支撑的现状,正在得到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共识。而开放合作,跨界融合,以更灵活的服务与更快的响应速度,与整车企业一起成长、共建生态,是本土零部件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共同“秘籍”。
【注意:文章版权归属汽车公社,严禁未经授权私自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汽车公社】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