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被网友冠以“五星批发部”的标签,但C-NCAP 15年来确实为中国汽车主被动安全的建设和推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于汽车安全,在中国有专门的机构进行测评,它的名字叫C-NCAP,目前这个机构已经走过了15年。10月26日,中汽中心C-NCAP十五周年活动在天津成功举办,拉开了C-NCAP崭新的一页。
提到C-NCAP,或许很多人调侃它是“五星批发部”,因为近些年来不少产品放到C-NCAP去测试,最终都会得到一个优异的五星成绩。不过从这15年来中国汽车发展进程来看,C-NCAP无疑在中国汽车安全发展上有着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汽车启蒙较晚,各项标准也并不完善,特别是在2001年之后汽车品牌雨后春笋般发展,外资的、自主的品牌和产品鱼龙混杂。当时消费者对于车辆安全的判断基本都还只是流于表面。大多数人对汽车安全的认知甚至还是从车身铁皮的厚度、车门开启的手感等误区开始的,所以才有了一群人踩车门断定车辆是否安全的蜜汁操作。
而起初车企在应对车辆安全标准与合规层面时只需要将车辆进行简单的CAE测试,满足最基本的强制国标之后就能上市销售。当时这样徒有其表,完全游走在安全及格线边缘的汽车才是真正的安全性能堪忧。
这样的情况一直到了2006年,中国唯一一家专业的第三方汽车碰撞测试机构C-NCAP应运而生才得以解决。C-NCAP的诞生实现了我国汽车安全发展从无到有的突破,并且梳理规范了我国汽车安全行业的标准,开创了我国汽车安全评价的新时代。
2006年8月,中汽中心开启了C-NCAP首个车型的碰撞试验,使中国成为第六个建立NCAP体系的国家。成立当年,C-NCAP测试了12款当时市面上的畅销车型,然而在测试的车型当中仅有一款车型获得了五星的好成绩,其余的车型多为4星、3星,甚至还出现了1星,当时中国市场上大多数的汽车安全性确实实令人担忧。
毫无疑问,伴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推进,汽车安全的重任也压在了C-NCAP的身上。从2006到2021年,C-NCAP先后经历了5次升级,15年来一直保持着“3年一小改,6年一大改”体系更新节奏。同时针对500多款热销车型进行了1500多次碰撞测试,涉及87家企业产品。
这15年来,C-NCAP的升级都与产业技术发展方向相吻合,对汽车产业起到了推动、促进和引领作用。C-NCAP也见证着中国汽车安全从追赶和接轨,再到超越国际主流水准的成就,以及“为了所有人的安全”的理念不断深化和延展。
再来看看那么多五星产品的出现,背后其实并非就是C-NCAP标准不行了,也并非C-NCAP背后就是为了五星而五星,反而从侧面证明了中国汽车在安全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进步。
所以C-NCAP是中国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必然产物。从规则标准到试验评价,C-NCAP建立了一套客观的、量化的、高标准的体系,填补了中国在此方面的空白。它不仅引导了我国汽车安全的设计开发,也缓解了汽车保有量迅速增长而带来的严峻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
中汽中心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安铁成表示:“中汽中心C-NCAP的十五年,是中国汽车安全技术不断提升到国际先进水平,企业的产品安全理念和用户的安全体验不断提升的十五年。当前,我国汽车安全性能水平已跻身世界前列,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的差距正在快速缩小。在C-NCAP推动下,我国汽车安全研发更加注重‘大安全观’。”
而随着标准的提升C-NCAP经过十五年的发展创新,其已经成为全球最为先进的机构之一,随着中国汽车产业全球影响力的提升,它将在未来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未来在智能化、新能源发展的道路上,汽车安全还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比如智能辅助系统对交通安全的辅助,比如电池安全、充电安全等方面,也对汽车安全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考验。
即将实施的2021版C-NCAP规程对儿童约束系统(CRS)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12家汽车企业联合发起“安全守护行动”,一致做出郑重承诺:在研发和制造环节采用更为严格的技术标准,为保护儿童乘员生命安全而率先行动。
当前,C-NCAP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汽车安全测评体系。面对传统被动安全向主动安全、自动驾驶安全、全员交通安全进一步扩展的大趋势,C-NCAP展开前瞻布局,进行充分的技术储备和预研工作。
在嘉宾及媒体代表的共同见证下,一汽红旗“连环追尾”演示试验和高合HiPhiX 40%偏置碰撞试验相继举行。前者是全球首次公开进行的双车高速追尾试验,此举不仅是碰撞试验能力的高难度挑战,也是面向复杂交通事故与安全课题的一次有益探索。
从车内乘员安全到车外行人安全,从传统燃油车安全到新能源汽车电安全,从不可避免事故的碰撞保护到避免事故发生的主动安全,从本车的乘员保护到碰撞双方乘员的伤害最小化,这15年来,C-NCAP见证并伴随中国汽车共同发展,同时也将“为了所有人的安全”理念不断深化和延展。
【注意:文章版权归属汽车公社,严禁未经授权私自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汽车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