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出身自传统车企的新能源品牌,要想单凭一款车型争得自己所要的一切,谈何容易。可无论如何,在讲诉埃安转型之路上,时隔两年就对AION S进行更新,从而推出AION S Plus还是很有必要的。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是中国汽车行业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契机。而互联网经济的兴起,一并令这场产业争夺战的主导权向中国倾斜。所以,若要给新能源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下个定论,外界总能以“无出其右”这样的词来形容。
特别是伴随以蔚来、小鹏为首的造车新势力渐入佳境,出身传统车企的自主新能源品牌一个个崛起,这样的看法愈发成了业内所有人的共识。但时至今日,我们也必须看清的一点是,新能源产业的最终目的,终究是在推动整个移动出行的改革。
也就是说,对于在局者而言,将新能源汽车的布局重点,从此前仰赖的共享出行领域、或是某一细分车型市场的逻辑,彻底转至能真正触及用户的消费终端,才是发展的核心思路。而这也是去年刚刚从广汽乘用车独立而出的广汽埃安,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基于这样的背景,为了再度提振整个品牌,在15~20万元级纯电车市场的声量,AION S Plus的入局就变得异常关键。拭除AION S在B端市场的固有形象,或是强化埃安在核心竞争圈内的市场地位,以“13.96~17.26万元”价格上市的AION S Plus没有再多的选择。
脱离舒适圈,很有必要!
是的,回顾起AION S车系诞生以来的表现。得益于广汽GEP纯电平台所带来的空间最大化、续航最大化、车机最优化等诸多特点,AION S在同级别车型的竞争中,丝毫不落下风。从市场反馈来看,亦是AION S近年来打下的良好基础,让埃安有了后续规划AION LX、AION V等高一阶车型的计划。
甚至在一个多月前,作为埃安销量担当的AION S,跨步迈进了累销10万辆的大门。不过呢,从2019年5月上市至今,这样的成绩虽说创下了该一级别纯电轿车市场的行业纪录,且在整个全球新能源市场中,是极为亮眼的。可与之带来的问题,却也渐渐显露。
症结之处就在于,埃安在销量上得到大幅度提升的同时,核心车型AION S一贯在出行市场上建立起的优势,似乎开始形成了一堵围墙,禁锢住了埃安扩圈的步伐。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和大部分的传统车企发展新能源的路径一样,广汽埃安之所以能在这几年里达到飞速发展,断然是离不开B端市场的贡献。不仅如此,随着北汽新能源等竞争对手一个接一个出局,竞争压力的逐渐减小,令埃安无需短期内在销量层面产生焦虑。
而据数据推算,中国网约车出行用户规模持续增长,巨大的市场需求驱使着该一市场规模有序增长,预计至2025年中国合规网约车保有量规模高达240万辆。在如此利好的背景下,埃安想要基于AION S打下的基础再寻增量,也不算太难。
再一个,由于电动网约车的大规模投入,开始对新能源汽车发展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促进整个市场的日趋成熟也只是时间,埃安大可不必如此之早地选择切换赛道。
可现实就是,中国新能源发展的步调就从未遵循过过往的规律。二线造车新势力为了和主打中高端市场的蔚来、特斯拉等有所区隔,大部分都开始进驻20万元以下的纯电车市场,主流传统车企也从低端市场一步步向上进入该领域等现实因素,不得不倒逼着埃安做出新的调整。
你说,自从埃安品牌独立以来,面对市场的潜在危机,新车AION Y在尝试进入私人消费市场方面,变得太过激进。到了4月份的上海车展,AION Y能以10万元级智能座舱的名义上市,同样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似乎,迎合年轻化、打造潮流范、售价愈发亲民·····埃安为了实现自我蜕变,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
但我总觉得,在当下的环境下,埃安要想在销量上再达新的高度,走出原有的舒适圈是唯一且有效的手段。所以,如果说,此前AION Y截止目前累计达1.5万辆订单的表现,已经证明了,埃安在实现市场整体转型上首战告捷。那么, AION S Plus继续不计成本地进驻私人消费市场,就是在为埃安抢占一个先机,一个能在此后的市场竞争中保有余力的先机。
讲好转型的故事
在寻求发展的这几年里,我们的确能看到,依托第一代GEP纯电平台打造的GE3为埃安的诞生打了一个好头、AION S在B端市场上强力推进为埃安在声量上做了弥足的支撑、AION LX和AION V在提高品牌形象上做了尝试、AION Y又在为埃安切换阵地做着努力······埃安几乎完成一个新兴车企所有需要建设的要点。
故而,对于当下的广汽埃安,期待大范围取得私人消费者的认可,还仅仅是一个开始。无论是刚刚上市的AION Y,还是此次上市的AION S Plus,相信在广汽埃安的版图之中,不管是否选择用产品说话,还是用思维构筑未来,竞逐新能源市场的主导权仍会是埃安不会放弃的目标。
今年,埃安将年销目标放在了10万辆之上。这一数字比去年累销的60,033辆,足足高了5成。自然就意味着,像往年那般依托B端市场的打法,并非现阶段主攻的方向。同时,对于独立就宣称自己是一个高端电动车品牌的埃安,如何有效建设品牌形象,很显然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前者很好理解,在市场容量和相对固化的换车周期的制约下,私人消费市场的潜力是远远大于共享出行领域的。特别是在整个AION S车系所在的15万元级的轿车市场,一旦EV时代彻底来临,谁能提前布局就预示着谁能脱颖而出。
况且,早在4月15日,广汽埃安就宣布其智能生态工厂将扩建,预计投入约5亿元,计划于2022年初实现产能翻倍,年产能将在原有10万辆的基础上,扩充至20万辆。如此一来AION Y能为埃安补强在入门级智能电动市场的战力,并瞄准今年年销10万辆的目标。那么,AION S Plus身负的使命势必会变得沉重。
再回到品牌层面,众所周知,埃安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品牌形象,早早地就推出了AION LX进军30万元的智能电动车领域,以便和初代造车新势力互搏。
结果嘛,碍于没有和竞争对手趋同的产品理念和品牌定位,在销量上并无突破的AION LX,其实很难给予埃安很高的品牌溢价。
因此,行至当下的广汽埃安要想突破形象上的禁锢,作为重新在私人用户市场塑造全新品牌形象的又一力作,AION S Plus能做的就是在价格上涨不多的前提下,尽可能用现有的技术来全面武装自己。
所以,在产品力上,AION S Plus便拿出和现款AION S完全不一样的“调调”。有别于此前AION S将续航里程、空间大小作为卖点,打造全新的科技属性、面对“她经济”的风起,试图用美颜功能(全新冰玫粉的车身配色)寻求破圈、为求安全全面搭载最新的弹匣电池······如今都成为了AION S Plus向上突破的最新举措。
尽管下放到终端市场,这样的举动能否激起消费者的兴趣,并非有着一个绝对的答案。毕竟讲科技、讲设计、讲生态的纯电车企比比皆是。作为一个出身自传统车企的新能源品牌,要想单凭一款车型争得自己所要的一切,谈何容易。可无论如何,在讲诉埃安亟待新生的故事上,时隔两年就对AION S进行更新而推出AION S Plus还是有必要的。
【注意:文章版权归属汽车公社,严禁未经授权私自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汽车公社】